营养热线:4000-166-163 防伪码:0位立即查询
焦点关注

QS管理范围。目前还未纳入QS管理范围的商品,无须加注QS标志

2010/9/16 10:13:20

    近期,据售后服务部门反馈的信息:消费者、药房、超市、专卖店均提及产品包装上有无QS标志的问询。公司市场业务人员积极做好相关解释宣传工作。<br>
QS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缩写,带有QS标志的产品就代表着经过国家的批准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强制性的检验,合格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后才能出厂销售。没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以下是最新QS管理范围(附<br>
目前还未纳入QS管理范围,无须加注QS标志。
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一旦发现已列入国家QS产品目录的商品没有QS标志就上市销售的现象,可向当地的质检部门举报。
转载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质检执〔2007〕644号
关于组织开展对全部28大类食品无证查处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巩固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效果,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总局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而生产销售食品、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的行为进行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生产销售行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执法检查工作的重点是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销售的企业。通过查处无证生产销售行为,督促并帮助有一定基础的未取证企业完善生产条件,争取早日取证;严禁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销售,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
二、工作原则
一是对已进入无证查处期的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等5类食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10类食品、 糖果制品、茶叶(包括边销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要严格按照总局下发的有关文件继续开展无证查处工作,坚持常抓不懈。<br>
二是自2008年1月1日起,对生产糕点、豆制品等新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其他28大类食品(见附件)的生产企业,无食品生产许可证,一律不准无证生产食品。
三是要严格界定无证产品的查处时限,2008年1月1日以前生产的新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以生产日期为准),无论是否加印(贴)QS标志,不在无证查处范围之内,允许合格产品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br>
四是要坚持分类监管、分步实施的原则。全国28大类食品生产企业数量大、分布区域广。因此,无证查处工作要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严格、稳妥、扎实、有效地实施。
三、工作安排
对新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的无证查处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3月底,为整改过渡期。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集中力量对供应城镇居民的28大类食品中的糕点、豆制品等新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进行执法检查。凡发现生产销售无证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已流入市场的责令撤下柜台。这一阶段原则上不对无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行为实施行政罚款处罚。<br>
第二阶段:自2008年4月1日以后,为严格执法期。凡发现供应城镇居民的28大类食品中糕点、豆制品等新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的生产加工者存在无证生产销售、制假制劣、伪造冒用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冒用QS标志或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违法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罚。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加工者,属于已获证企业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对已申请但未获证的企业,一律不予核发生产许可证,并通报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既无卫生许可证又无营业执照生产无证产品的,要报请当地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予以取缔。凡发现用户和经销者从无证企业进货的,要联合有关部门查处,质监部门追查生产加工源头。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对28大类食品无证查处工作的重要意义。自2001年国家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至今,已对所有28大类食品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完成了所有加工食品的全面覆盖。通过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到今年年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将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而生产销售食品的违法行为的查处,是巩固此次专项整治成果,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周密组织部署,确保无证查处工作顺利进行。
二)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无证查处的要求和时限尽快告知尚未获证的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督促其抓紧完善生产条件,尽快取证。同时向销售商介绍市场准入的要求和获证企业的有效查询途径,引导用户、集团消费单位及广大消费者购买获证食品,谨慎选购小作坊生产的食品。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教育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工作成效。同时,对执法检查中查处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曝光,震慑违法行为。
(三)要会同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供应农村市场为主限制销售范围的食品生产加工者严格监管。要充分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以供应农村市场为主的食品生产加工者,要从生产销售方式、市场供应区域、生产加工能力、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及程度等方面进行周密调查,落实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监督、引导这类生产加工者遵守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防止不安全食品流入农村市场。
(四)及时报告查处动态和工作总结。总局在门户网站设立专题栏目,报道无证查处工作的进展情况。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结合本地查处无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行为的情况,及时报送工作动态。将查处无证工作情况,包括总体情况、取得经验、存在问题、建议及典型案例等,分别于2008年4月15日、6月30日归口上报总局。总局于2008年下半年汇总并通报。

  
2009年3月27日